11 月 1 日-3 日,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二届人工智能工程化应用(云边端应用开发)赛项国内赛决赛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90多位优秀选手参与,经过激烈角逐,我们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徐定亮同学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荣获二等奖,指导教师李克新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们获“最佳组织奖”。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是2017年金砖国家最高领导人会晤筹备委员会认可、经...
11月10日,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数字教材建设及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立项名单,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江伟主持申报的课题《数字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与优化探讨—以新吴天极数字艺术产业学院教学实践研究为例》获批立项。数字教材建设是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基础,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该项目旨在积极研究探索高等职业教...
创新培育,从“新”出发。为了逐步培养并科学提升我们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推动他们在科研道路上朝着系统化、常态化、科学化的方向稳步前进,11月8日下午,青年教师课题申报讲座暨青年教师科研托举项目启动会成功举办。该项目由学校科技处牵头,基础部承办,吸引了来自学校各部门共5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启动仪式由科技处副处长陶月恒主持。陶月恒对与会人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本次讲座...
11月1日,由江苏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读懂中国·感知江苏”——匡园杯“海外留学生眼中的江苏”短视频、摄影、征文比赛颁奖大会在无锡市匡园双语学校隆重举办,我们2022级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留学生刘宝贝(Nikitha Lauda)获短视频类三等奖。学校侨联、海外教育学院教师及留学生代表应邀参加了本次颁奖大会。此次比赛由江苏省侨联主办,无锡市侨联、无锡市委网信办、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外办、无锡广电集团(台)、惠山区侨联...
11月1日下午,我们侨联与海外教育学院,联合组织2022级留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侨联主办,无锡市侨联、无锡学院等单位承办的江苏侨企共建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招聘会。此次留学生招聘会,组织了全省68家在海外设立工厂或分支机构的侨资企业,发布了海外国家和地区工作岗位2623个,涉及机械、电子、软件、纺织、金融、财务、贸易、管理、销售、翻译等众多行业领域。无锡市侨联李涛主席与我们留学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并合影,李主席...
10月30日下午,我们博文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33个智慧教室同步直播,4000余名1946伟德学子,共同聆听一堂非遗大课。主讲嘉宾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惠山泥人非遗传承人赵建高老师。此次讲座既是学校《吴文化艺术鉴赏》课程的八大主题之一,也是无锡市“锡事明理”和江苏省社科普及资助项目。学校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人文素质教育中心丁兰华主任在主持中提出,非遗文化进校园能使同学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与...
为进一步提升我们师生专利申报质量、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10月30日下午,科技处组织召开专利申报及技术合同认定宣讲会。各二级学院、科研平台及团队科研骨干参加会议。会上,科技处万胤岳老师对校内的专利工作与技术合同备案登记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从专利申报流程、技术合同认定要求及常见误区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专利授权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键点与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高效、...
10月30日下午,科技处携手专利服务合作机构的精英代表,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利服务交流会。此次活动旨在构筑一座桥梁,促进专业专利服务机构与我们师生之间的直接对话,共同探索专利申报的创新策略,以加速我们科研成果高质量发展进程。此次会议,吸引了大量师生的热情参与和关注。与会代表们逐一登台,分别从公司的历史沿革、专业团队、成功案例、服务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了各自公司在专利领域的深厚底...
10月16日,江苏省高校阅读推广优秀案例分享会暨颁证仪式在南京召开。本次活动由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江苏省高校图工委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图书馆界及相关业界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者、企业代表共160余人参会。大会表彰了62项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优秀案例”,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高质阅...
近日,由我们文化旅游学院马瑜老师指导,商务英语专业2022级学生陈智慧、赵登红团队的作品“家乡的清明桥”荣登“学习强国”(职业院校组)优秀作品展示,该作品获得第二届“外教社杯”江苏省大学生“用外语讲好家乡故事”演讲比赛一等奖。陈智慧、赵登红团队用英语讲述了著名景点无锡清明桥及其历史变迁,展现了地方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通过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展现了大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他们用新媒体技术作为...